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百年三意社:如果有缘,我们明年还会再相见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发布于 2024-08-14 11:31:54 136 浏览

犹记得,2024年秦安桃花会暨秦腔名家演唱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一转眼,二十天已如轻烟从心头消散。但有这么一件事却仍然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是难以忘怀,更是深深感动……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春风浩荡、麻辣飘香、桃花竞放的美好四月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甘肃天水秦安桃花会的盛大开幕,而被视为最重量级的2024年秦安桃花会暨秦腔名家演唱会更是在兴国文化广场闪亮登场。被广大戏迷们赞誉为西北秦腔“天花板”的百年三意社从4月11日到14日的四天时间里为六十万成纪父老乡亲献上了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

从《忠保国》到《春江月》,从《金沙滩》到《火焰驹》……三意社的全体演职人员竭尽全力,倾情演绎;从艳阳高照到春雨沙沙,从华灯初上到灯火阑珊……无数的秦安戏迷们来得风雨无阻,看得如醉如痴!四天下来,三意社以其圆满、成功的演出赢得了秦安人民的广泛赞美。

为表达对秦安桃花会的大力支持,三意社在最后一晚专门为秦安桃花会精心编排了一场融合名家清唱、变脸吹火、乐器独奏、戏曲片段、歌曲演唱、戏曲荟萃等多种表演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晚会。众多国家一二级演员、演奏员及青年新秀们齐聚一堂,为现场及网络直播间里的无数观众们献上一台视觉与听觉的艺术盛宴,将整个演出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

3b6eddb7fcf3552734dbc6aba1636d46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伴随着激动人心的结束曲《我和我的祖国》地响起,三意社在秦安桃花会的全部演出活动也终于落下了帷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朋友们,请把你们的手机手电筒打开,让我们拍一张全家福,留下美好的瞬间……”呵,打开了!看,那一个个手机手电筒发出的亮光,宛若夜空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汇聚成一道洒满爱的清辉的璀璨星河!

“难忘今宵,今宵难忘,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观众朋友们,我们三意社四天八场的演出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大美秦安,离不开的秦安,舍不得的秦安……我们有缘还会再相会!让我们和秦安的父老乡亲们在每一个时刻都有一个戏曲的约定!爱你们,再见!”

我们没有忘记,四天来,三意社全体演职人员在社长侯红琴的带领下,尽职尽责、竭尽全力为秦安60万父老乡亲献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大戏;我们也没有忘记,包括秦安的戏迷们和观众朋友们在内的秦安人民对三意社精彩的演出活动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按理说,演出一结束,客套话一说,舞台大幕一拉,观众也便迅速离场,从此各奔东西……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台下的观众竟然迟迟不愿离开,依然还像演出未结束似的,抑或又像是在等待一场新的演出……

这时,让人激动的一幕又出现了,舞台的大幕又一次徐徐地拉开,三意社的全体演职人员像台下的观众一样也并未离开,仍然站成整齐的队列在向台下的观众挥身致意,而台下的观众也依然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观众朋友们,再见!回家时路上注意安全……”伴随着三意社演职人员的送别的目光和告别的话语,舞台上的大幕又轻轻地拉在了一起……

也许是台下的戏迷和观众朋友们对三意社用情太深,也许是他们还深深地沉浸在这美妙的演出氛围中无法自拔,也许是他们还想再看一眼候红琴、杨升娟、马璐璐、屈苏红……也许……

此时此刻,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再次上演!红色的大幕再一次徐徐拉开,候红琴和全体演职人员整齐的队列、微笑的目光和挥动的手势第三次呈现在台下观众们的眼前……

“秦安的父老乡亲们,快回去吧!你们不走,我们也不忍心离开!这已经是第三次谢幕了!路上注意安全,再见了,如果有缘,我们还会再相见……”

我因为当晚没有去看戏,也不知道,大幕又是怎么拉在一起的,台下的观众们又是怎么离开的……只是在后来,据说自演出结束到台下的观众离开,总共三次谢幕,用时7分钟。

三次用时7分钟的谢幕,想必不仅仅是我,就是对许多人来说,也应该是一生中极少能看到的戏曲散会场景。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也关注了一下网上,网友们对此不仅赞许有加,更是深有感触!

“三次谢幕,观众仍依依不舍,台前幕后追着跑着,这样的情景几十年没有见到了……我古老的秦人之腔,唱出了黄土大地上人们生活的悲凉与不易,唱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忠奸美丑,底层人民对命运不公的无力抗争和最后的呐喊……时而哀怨惆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清风细雨,时而悲愤欲绝,没有相当的生活阅历,你可就能不理解这黄土地上最美的艺术形式……”

“厚道三意社!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三意社在天水这么受欢迎了。三意社做到了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三意社的侯红琴、杨升娟、马璐璐、李艺馨……她们做到了艺术融入生活。侯红琴的视频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充满感恩!一折加演的折子戏演出近一个小时,不糊弄观众,不耍大牌,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互动有真情,真正做到了秦腔艺术的传播和发扬。”

“有人说,三意社演到哪里,哪里就火了!三意社在天水伏羲广场演出,天水火了;到秦安演出,秦安人气涨了!仔细想想,这背后是有深层原因的:三意社的每位演职人员都很耐心,很热情,很朴实,很用劲,很接地气,走进了百姓心间,深深扎根于群众,人气很旺,他们是自带流量的!这也许就是文化艺术的本质!”

“领导用心,演员用功,戏迷用情。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孰好孰坏,三意社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星,用心、用情、用功为老百姓奉献精神大餐!”

“看了一下直播,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传统戏曲走出了新路,可谓是守正创新!三意社有能人,捕捉到了市场的发展变化,触动并抓住了观众的心!把戏曲研究院甩在了后面老远!”

“三意社的‘三意’:演出高度‘注意’,艺术高度‘创意’,百姓高度‘满意’。”

“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演员们亲切地和台下观众道别。当看到不愿离去的观众,大幕一次又一次地拉开,只为说一声再见……艺术从人民群众中来,又到人民群众中去。如此难分难舍的场面,真可谓是艺术界的天花板!”

“以心换心得到真心,以情交情得到真情。三意社带着谦虚、敬业、实力在秦安的演出圆满成功,那种盛况、那种场面,令人震撼,令人感动!老百姓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三意社!同时,三意社的倾情演出,让秦安桃花会大大增色,非常成功地宣传了秦安,秦安人气大涨!可以说,三意社这次在秦安的演出成功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赢的!

“文化艺术,只有扎根于群众,才能枝繁叶茂!三意社火了,天水火了,秦安火了!”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三意社在天水一次比一次火,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动,马跑泉演出《下河东》,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观众却不愿离去……昨晚更让人感动,晚会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央视春晚都没有这么感人的场面,观众和演员的心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可惜我没能在现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是啊,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三意社在秦安和天水人民的心中已然树起了良好的口碑。

近几年来,三意社之所以能在天水大受欢迎,能在秦安大放异彩,与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卓越的管理模式、优秀的演出团队、高超的演出水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等密不可分,也与其接地气的演出风格、长远的发展眼光、一丝不苛的演出态度、与时俱进的艺术追求等亦大有关系。

三意社在秦安演出之后,又去了宁夏西吉,如今又在清水助力丁香文化旅游节……三意社的足迹,可谓遍及西北大地;三意社的影响,更是冠绝西北各大秦腔名团!

虽然我不是一个戏迷,却对秦腔艺术情有独钟;虽然三意社在秦安的四天八场演出,我也仅仅是看了一场还没有看完整的《火焰驹》;虽然最后一晚的综合晚会是那么精彩纷呈,谢幕更是那么难分难舍,感人至深,我也因为一点小事而未能亲历亲感……但我却独爱百年三意社,爱看侯红琴扮演的黄桂英、马璐璐扮演的丫鬟,爱看杨升娟扮演的周仁、王瑛扮演的李艳妃……

是的,百年三意社,如果有缘,我们明年还会再相见!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兴国故城考

秦安县人民政府驻地兴国镇,县城中心坐落的千年古刹兴国寺,在县内外知名度都比较高。历史上,秦安曾出现过一座兴国城,却鲜为人知。据《秦安县军事志》记载:兴国故城在县东北,与略阳相近,后汉初平略阳氐族首领阿...

文化 沁园春 沁园春 ⋅ 7月前 (10-12)

我和三意社的缘分

以前,老实说,我并不是怎么喜欢看戏的,尤其是秦腔,一则因为它习惯于“吼”,唱腔太粗犷;二则因为它总是喜欢“哭”,剧情太悲愤。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唱词,看不懂剧情。何况,从小到大,我从露...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7月前 (10-10)

常小康/文明启肇话伏羲

渭水溅花,黄河翻浪,承载华夏文明的秦岭西麓,以“天河注水”的神奇传说,用启肇文明的神采,孕育着中华大地最耀眼的伟绩,创八卦、致笙乐、设婚嫁、开礼仪……从此,黄河流域鲜亮的文明之花,在悠悠的渭水之滨在滔...

文化 风临雨岸 风临雨岸 ⋅ 9月前 (08-19)

祭舅父全太

菊花落尽,松落寒霜,严冬遍野凄凉;深壑鸦旋,风冷枝枯,浓烟漫诉悲伤;人间一度,音容宛在月下;忠厚纯朴,善良谦和梓桑;今别朝晖夕阳,三生石上铭刻尊姓;懿德厚道承慈,奈何桥边启幡扬航;虽大雪无影却寒已彻骨...

文化 风临雨岸 风临雨岸 ⋅ 9月前 (08-19)

谁说端午节不能快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朋友间一般会互祝“快乐”以示问候,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就越来越让人过得“堵心”了。何以见得?因为不能再“快乐”了,一“快乐”就好像成了“文盲”,一“快乐”就好像成了...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8-14)

看春晚,过大年

四海升平龙献瑞,九州昌盛岁迎新。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龙年的春晚即将上演,而每年的春晚又都是人们非常期待的时刻。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在桌前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来得更惬意了。听,在“噼里...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7-31)

从“四盘子”到“八碗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注重吃喝,过年更是不例外。瞧,什么鸡鸭鱼肉,饺子汤圆;什么蒸煮煎烧,烩炖炸烤;什么冷热兼顾,荤素搭配;什么馋嘴鲜鱿,田蟹炖酒……人们除了在自己家里施展厨艺精心制作美食...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7-31)

贴年画,迎新年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它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人民祝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载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包...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7-31)

过年的好零食——爆米花

小时候,过年时我们赖以解嘴馋的零食不多,虽然不知什么时候市面上也有了葵花子、大碗豆和麻子等不多的“干果”,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多了家里也买不起。因此,我们通常会炒一些玉米或者黄豆等“小豆豆”吃。但我...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7-31)

小年,别忘了祭灶扫房

小年是我国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灶神节”、“祭灶节”、“小年节”、“扫房日”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

文化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7-31)
热门文章
«    2025年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