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故城考
秦安县人民政府驻地兴国镇,县城中心坐落的千年古刹兴国寺,在县内外知名度都比较高。历史上,秦安曾出现过一座兴国城,却鲜为人知。据《秦安县军事志》记载:兴国故城在县东北,与略阳相近,后汉初平略阳氐族首领阿...
《秦安古树》序
秦安县政协主席 杨喜春
人是自然之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趋利避害。人与树的关系是伴生关系。古树作为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和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之一,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真实记载着自然演变和社会变迁,是世界公认的绿色文物和活化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古树不仅是“活文物”“活化石”,更是我们研究历史、实施生态保护的活资料。古树饱经沧桑,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秦安古称成纪,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古时的秦安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气候条件优越。现存1100多年的王尹镇王庙村普渡寺白皮松、880多年的文庙古柏、200多年的王铺镇青林村原始次生林古树群……它们在山梁、在田野、在沟壑、在路口、在庙宇、在村头院落,不择土壤,不挑环境,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深深扎根,顽强生长,敢于与最严酷的命运抗争,一起见证了秦安8000年的文明史和这片热土上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也昭示着中华民族、秦安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气质。在当代,秦安林果产业规模发展,日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的适宜气候和生长环境,孕育出了享誉海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90多万亩林果产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为群众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人民智慧勤劳,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山水田林湖草一体治理,先后完成荒山造林6.9万亩,栽植行道树833公里,如今的秦安山峁沟壑华荫如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长绿,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些文物古迹、生态树木、林果资源对于挖掘秦安历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丰富的资源,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研究和探索的宝贵财富。编辑《秦安古树》,旨在传承文化、启迪后人,意在存史资政、服务当下。本书以镇域为单元,以树木的年龄为先后,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及图片对古树的所处位置、树龄和树冠大小、生长年代等进行了详述与展示。此书出版,如能使读者在浏览与阅读中,更多地了解秦安历史、投资秦安建设、发展秦安经济,潜移默化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文物的意识嵌入脑海,在推动美丽秦安建设中尽绵薄之力,就很欣慰了。
王尹镇王庙村白皮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诠释,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秦安人民将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故土。是为序。
秦安县人民政府驻地兴国镇,县城中心坐落的千年古刹兴国寺,在县内外知名度都比较高。历史上,秦安曾出现过一座兴国城,却鲜为人知。据《秦安县军事志》记载:兴国故城在县东北,与略阳相近,后汉初平略阳氐族首领阿...
以前,老实说,我并不是怎么喜欢看戏的,尤其是秦腔,一则因为它习惯于“吼”,唱腔太粗犷;二则因为它总是喜欢“哭”,剧情太悲愤。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唱词,看不懂剧情。何况,从小到大,我从露...
渭水溅花,黄河翻浪,承载华夏文明的秦岭西麓,以“天河注水”的神奇传说,用启肇文明的神采,孕育着中华大地最耀眼的伟绩,创八卦、致笙乐、设婚嫁、开礼仪……从此,黄河流域鲜亮的文明之花,在悠悠的渭水之滨在滔...
菊花落尽,松落寒霜,严冬遍野凄凉;深壑鸦旋,风冷枝枯,浓烟漫诉悲伤;人间一度,音容宛在月下;忠厚纯朴,善良谦和梓桑;今别朝晖夕阳,三生石上铭刻尊姓;懿德厚道承慈,奈何桥边启幡扬航;虽大雪无影却寒已彻骨...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朋友间一般会互祝“快乐”以示问候,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就越来越让人过得“堵心”了。何以见得?因为不能再“快乐”了,一“快乐”就好像成了“文盲”,一“快乐”就好像成了...
四海升平龙献瑞,九州昌盛岁迎新。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龙年的春晚即将上演,而每年的春晚又都是人们非常期待的时刻。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在桌前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来得更惬意了。听,在“噼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注重吃喝,过年更是不例外。瞧,什么鸡鸭鱼肉,饺子汤圆;什么蒸煮煎烧,烩炖炸烤;什么冷热兼顾,荤素搭配;什么馋嘴鲜鱿,田蟹炖酒……人们除了在自己家里施展厨艺精心制作美食...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它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人民祝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美好载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包...
小时候,过年时我们赖以解嘴馋的零食不多,虽然不知什么时候市面上也有了葵花子、大碗豆和麻子等不多的“干果”,不过,因为价格比较贵,多了家里也买不起。因此,我们通常会炒一些玉米或者黄豆等“小豆豆”吃。但我...
小年是我国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小年也叫“灶神节”、“祭灶节”、“小年节”、“扫房日”等。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