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白云 一如往昔
悠悠青山 依然无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谈 > 正文

“辱母杀人案”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够窝囊,才够理性

王托弟 王托弟 . 发布于 2023-12-05 00:17:36 180 浏览

从来没有一个案子像“辱母杀人案”一样火遍互联网。

这个案子时隔半年后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家的视野,一定要感谢一个良知媒体:《南方周末》。

上学时坚持看了七年,原因只有一个:在这里,能真正地读懂中国。

可以说,后来所有的发文和帖子,几乎都是由南方周末一篇《刺死辱母者》引起的。

最近几天,各大新闻网站头条几乎全被这个案子独占,几大论坛更是创造了发帖及跟帖的奇迹,朋友圈也被这个案子刷屏,法律事件终于有了一次进入全民视野、被人人关注的机会。

这种现象如果不归于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简直太没道理了!

“辱母杀人案”的基本案情,现在还不知道的人应该没有了吧。故案子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这里,只想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只有够窝囊,才算够理性,才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于欢的母亲苏银霞当众受到11个大汉难以忍受(是难以忍受)的凌辱,于欢奋起反抗,情急之下刺死一人的后果,聊城市(这个城市从此以后不用做任何广告都可以举世闻名了)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这就是没有选择窝囊的于欢的下场。

法院为什么这么判呢?理由是这并不构成正当防卫,因为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派出所已经出警,于欢母子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

看完那份判决书,只想说:呵呵呵呵。

刑法的基本原则中,第一大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一审法院对这个原则掌握的很好,所以才能做出那个“合法”的判决。

可是,安提戈捏“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的话,却又被我们奉为法学名言。

生活真是太让人费解了。

古人先贤告诉我们:士可杀,不可辱。

从小,教科书告诉我们“胯下之辱”是奇耻大辱,一个人能忍“胯下之辱”,虽然做不成开国元帅,也算个能忍天下之不能忍、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的大丈夫。可是,一个男人把当众脱下裤子,把XX器拿出来在一个良家妇女的脸上敲打,这样的行为做儿子奋起反抗,不但没有成为大丈夫,还成了阶下囚。

《论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里,让我们忍的是“小”,言下之意是,“大”就不需要忍了。

为什么《论语》会这么说?

因为每个人对耻辱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忍不住,忍不就情感就当然会爆发。当然,超过一定的限度,还能忍住的,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就像遇见妻子被强奸而选择躲在柜子里的那个超级丈夫。

谚语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常识也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精神和尊严的摧残远比肉体的折磨更让我崩溃。

可是,“辱母杀人案”中,苏银霞母子已经受到了惨绝人寰(我们形容某个民族在中国干下的类似行为时,用的就是这个词)的欺凌,警方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要账可以,不能打人”。

如果辱骂、抽耳光、鞋子捂嘴,播放手机中淫秽视频、当着儿子的面用VV器抽母亲的脸等行为不算打人,那我们以前所理解的汉语“打人”一词,是不是都错了?

笔者闭着眼睛设身处地地想了三分钟,假设自己是于欢,当时会怎么做。经过各种理性的权衡,只想到的一种情形:羞辱我可以,羞辱我的至亲,我做出的行为就不是判无期徒刑了,肯定会被聊城中院判为死刑立即执行的。

现在社会之所以不主张“子不复仇,非子也”(语出《春秋·公羊传》),是因为我们现在是法治社会,法律允许私力救济,但无论个人私力救济的能力还是法律对私力救济的范围限定,都将争议的解决引向公力救济!

有公力救济,法律会为我们主持公平、伸张正义,所以,于欢自己拿到乱刺的确是不对的。

但争议诉诸法律,前提条件是有法律,且法律没有失效,人身财产受到威胁或侵犯的情况下,诉之法律,法律会及时、公平、公正地予以回复。

苏银霞就是这么做的,她就是诉诸于公力救济的,她和她儿子没有未经报警就自己动起来。

可是,她四次拨打110和市长热线,为什么最后她的儿子还是会私力救济呢?因为,民警过来说了句举世名言“要账可以,不能打人”就走了。

中国有这样的好警察,只能说,依法治国的道路不得不任重道远啊。因为,警察对当时的讨债行为定性为“要账”。

到底是不是“账”,法盲都知道,警察咋能不知道。

警察是正义的化身,代表着法治,对苏银霞等人来说就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么轻轻地一句话就把无助的母子彻底丢进绝望的黑洞。常言道,狗急了还跳墙呢。当公力救济无效时,还不私力救济,估计只有一心求死、不想活的人了。

可是,于欢想活啊。

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欢才22岁,正是很想好好活人的年纪,他怎么会毫无价值地(死在那些人手里,的确是毫无价值可言)等死呢。

他想活,眼前却是生不如死的情景,他该怎么办?他和所有正常人一样:奋起反抗。

既然所有正常人都会这么做,为何法官会判于欢无期徒刑呢?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大家可以去网上全面地查了解一下(有很多判决里面没有或一带而过,所以一定要多看一些帖子),在此不做赘述。

所以,一审判决相当权威的形式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够窝囊,才算一个理性的人,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如果看见自己的至亲被欺凌,不管用多么无耻的手段,都要在一旁冷静地看着,千万不能动手,只有这样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还好,这个案子还没生效。

2017年3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有关人员的上诉。

我们无法接受不公平的判决,也不主张民意左右司法,只希望我们不会对法律与正义失望,对生活的安全有正常的预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对法律失去信任,是可怕的;一个由窝囊废组成的国家,再冷静,也不会是理性的。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请填写验证码

相关文章

觉悟一一王朔

觉悟一一王朔人的起点,都是娘胎;终点,都是棺材;中间,就是人生;钱,是通行证。权,是指挥棒。如果你有钱,规矩是可以变通的,如果你有权,规矩是能为你服务的。如果你既没有钱,又没有权,那么规矩,就是为你量...

杂谈 南国栋 南国栋 ⋅ 7月前 (10-16)

春花春酒春世界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当手机响起,那是一声清脆的问候;当打开微信,又是一种超然的祝福——龙年,吉祥来了好运来了!再见!2023!是啊,过去的一年,风风雨雨喜忧参半,暮暮朝朝,岁华延年。行万里路,长一岁精...

杂谈 南国栋 南国栋 ⋅ 7月前 (10-16)

闲话教师节

(声明:本文既是“闲话”,就当全是闲扯,切莫过分解读,对号入座!)教师节作为一个专门为一种特定的职业而设置的节日,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教师队伍数量自身的庞大(目前的最新统计数量为189...

杂谈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7月前 (10-10)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沸腾的高考早已谢幕,平静的中考又悄悄上演……六月是一个考试季。它不仅渗透着学子们辛勤的汗水,而且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也吸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与前几年高考时的那种“惊天动地”的声...

杂谈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8-14)

童歌飘荡忆“六一”

又是一年花如海,又是一年歌似潮。转眼“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我们把节日的盛装穿起来,开心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歌儿唱起来,靓丽的舞蹈跳起来!每年的这一天,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快快乐乐...

杂谈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8-14)

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

2021年5月22日11时40分许,对社会怀有不满情绪的刘某在驾驶自己的宝马轿车沿大连市中山区五惠路由西向东行驶时,突然加速,故意冲闯红灯,冲撞正在五惠路劳动公园北门人行道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造成5人...

杂谈 知音情怀 知音情怀 ⋅ 9月前 (08-14)
热门文章
«    2025年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