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 登泰山庙之外
网友蓝屋子曾有文《登泰山庙记》,短小精悍,寥寥数笔勾凤山之貌,点凤山之魂,得登临之趣,让我这个秦安人颇叹服,更觉惭愧。
先生说:“凤山是景致的,是宗教的,更是文化的高地,精神的家园。”听了竟让人有点黯然神伤。
我去泰山庙的时候,虽是金秋十月、黄金假日,但依然游人稀少、香客寥寥:维修的工人,杂乱的工地,徒添了几分颓败;售票的老太太,神情寥落,在昏暗的斋舍里有心无心地抹着一张陈旧的木桌;唯一的一位道人,懒懒散散,颤颤悠悠地洒扫自己门前的地面——周围一切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与周边邻县的大象山、水帘洞相比,泰山庙太过冷清,像被主人遗忘多时的祖宗牌位,只在年关节下,拿出来擦拭一番,再郑重地供在桌子上。
想起誉满世界的承德避暑山庄,别说旅游旺季其敞开胸怀承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就算平日里任何一天,无论是朝阳初上的清晨,还是落日斜照的黄昏,无论是绿意葱茏、荷香送爽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红梅映雪的寒冬,只要你去了,都能看到当地的市民和颜悦色、不急不躁地踢着毽子,打着球,划着冰,爬着山,唱着戏,甚至什么都不做,就那样随意占一把椅子气定神闲地坐着,任落花飘飞,过客匆匆。
山庄已成了承德人生活的一部分,皇家的胸怀和气魄,淡定和从容,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在世界级的皇家园林里去享受生活,是一种奢侈,一种荣光,更是一种高度。
我们泰山庙虽小,但她和承德避暑山庄一样,也是有景致的,有历史的。
几百年来,泰山庙和身后的太平堡、文峰墩一起岿然而立,见证了多少血与火的洗礼,看惯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
虽然今天的秦安人,可能早已踏过了无数的名山大川,小小的泰山庙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即使是一株参天大树,得力的还是那根深深扎下去的大地。
虽然都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这些字眼已让我们应接不暇,田园被很多人不断地舍弃,故乡也不再是游子一声声呼唤的命题,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个人一定会随时涌上一段恓惶,一份需要托付的心情。
不管我们多么壮志凌云,有田园的人,有根的人,有归属的人才能一次次出发,走的更远。像泰山庙,这个秦安人的精神脊梁,应该依然是每个秦安人心中永远的胜景。
泰山庙也是宗教的。
一方人民敬一方神灵,中国人的祭拜是索取型的,林语堂说:“宗教对中国人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死亡,艰难、苦恨联系在一起的。”泰山庙平日里的惨淡,是对这个定义的有力佐证。
文化应该是一个地方张扬其个性的旗帜。
在国际上西方人早都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只成了一个外壳,本质上已和西方没都大区别。
那秦安呢?那曾经穿城过海的喧闹和神圣,羊皮鼓的原始,小曲的婉约等,能昭示秦安文化的还有几个秦安人了解,甚至知道?泰山庙建筑群里,无论那古老的建筑,丰富的诗词楹联,还是无数的秦安名人士子,悠久的历史典故,还有几个人会去关心,甚至注意?
倒是那拥挤不堪的映南街、杂乱无章的交通、随处可见的垃圾,北坛商城里烟雾缭绕永远爆满的麻将馆,广场上晨昏不歇扭动着的现代舞,披星戴月忙碌奔波着的人群……与泰山庙的寂寞遥相呼应,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秦安特色。
多么期望,有一天秦安真正能负得起“文化大县”这个盛名,秦安人亦终能“扬羲里故秀,展娲乡新姿”,更期望秦安人真正能够拿出来与国人分享的是内心世界的丰饶和深广。
当我们已被资本、项目、商业、全球化、创意等这些煽动性极强的词汇弄得兴致勃勃又空前焦虑的时候,当我们心绪越来越不安稳的时候,当我们身心越来越紧绷的时候,我们何不去登一登就在眼前的泰山庙——这秦安的制高点?让自己的目光更高远,胸怀更开阔。
更重要的是让登临不止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姿势和情怀,一次精神和情操的攀越。
久困于生活的人,就该忙里偷闲地去与自然融合,目击尘世中最美的时光,邂逅身边最美的景致,或许你也会如杜丽娘一样叹一声:“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了断壁颓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让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再只属于别人!
作者简介
石子,甘肃省秦安县兴国中学教师。常行走在古老的村庄和在散着泥土气息的田野,爱喝浆水酸汤,爱听满腔豪气的秦腔。同事说我永远是甘肃的小土豆,土的掉渣;我说自己是石子,是铺路的。
- 上一篇: 王托弟/三十寄语:生命准备的大礼
- 下一篇: 杨亚妹/ 六月的村庄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文章
石子/秦安浆水面
石子/秦腔,在每一个喜欢她的人心里奔腾
石子/乡野村夫,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
前些日子在戏场里,碰到了久未谋面的曹先生。他头上还是那顶已旧得看不出颜色的帽子,帽边上露出几绺花白的头发。他神色黯然,形容憔悴。我打了声招呼,他淡然如常“嗯”了一声,便匆匆向庙里走去。回家向母亲提起,...
石子/到最后,都不要紧了——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生活!
五一小假,回家帮公公婆婆匀苹果。那是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坐落在半山腰,从山梁上下了车,还要走一里左右下坡路。只有二十来户人家村子,早已成了空心村,成了老人孩子们的栖息地。一片一片杨槐树林...
石子/路过北语:没有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人生
8月16日傍晚,焦虑忐忑了几乎一周的我,终于在大家的簇拥下从家出发,向着京城。虽已入秋,但暑气丝毫未消,路边上摆放的桃子,粉里透红,令人垂涎,叫卖声不绝于耳,大多行人却沉默、木然无视而过。坐上朋友的车...
石子/相逢不恨晚,懂得便是缘
刘震云在他的小说《一地鸡毛》的结尾给主人公小林安排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作者对...
石子/岁月的极美,在于必然的流逝
依稀恍惚,我们还在北语的宿舍里,在班长的催促下凌晨三点起床,睡眼惺忪。路灯把黄朦朦的光扣下来,寂静的校园里风来风往,同学们拖着黑色的行李箱,拖曳着倾斜的长影子,神色中隐秘地透露着不安与兴奋。在知天命之...
石子/我的家乡王窑
- 控制面板
- 最近发表
- 最新留言
-
- 学校温馨小故事,创作不易,支持一个,谢谢。
- 故事记录了温馨幸福的生活,很感动,谢谢。
- 感谢网友的故事,用文字记录美好的人生。
- 五十年前,我在天水县一中读初中,王煜老师代过课,后来他当了副校长。昨晚突发奇想,在网上查询,一个是天水小学语文老师张健(小学名称名字忘了,只记得学校在北道阜),一个是天水县一中的马玉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好像刚结婚,一个就是王煜。张健老师身体不太好,不知道还在不在,马玉花老师现在应该有70岁了。
- 美丽的邂逅,在美还是故乡美!
- 感谢郭明祥老师,给于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深情厚意的描绘!
- 现在还是小康就是四菜一汤
- 这幅这些画画的非常棒
- 画的非常棒
- 葫芦河公园的早上鸟语花香,风景宜人?
- 文章归档
-
- 2024年11月 (4)
- 2024年10月 (472)
- 2024年8月 (129)
- 2024年7月 (71)
- 2024年6月 (35)
- 2024年4月 (4)
- 2024年2月 (16)
- 2024年1月 (62)
- 2023年12月 (736)
- 2023年11月 (744)
- 2023年10月 (511)
- 2023年6月 (3)
- 2023年3月 (12)
- 2023年2月 (162)
- 2022年12月 (155)
- 2022年11月 (511)
- 2022年10月 (69)
- 2022年9月 (39)
- 2022年8月 (121)
- 2022年7月 (362)
- 2022年6月 (130)
- 2022年5月 (717)
- 2022年4月 (558)
- 2022年3月 (470)
- 2022年1月 (60)
- 2021年12月 (15)
- 2021年11月 (163)
- 2021年10月 (62)
- 2021年9月 (79)
- 2021年8月 (3)
- 2021年7月 (4)
- 2021年5月 (17)
- 2021年4月 (131)
- 2021年3月 (152)
- 2021年2月 (86)
- 2021年1月 (472)
- 2020年12月 (253)
- 2020年11月 (59)
- 2020年10月 (5)
- 2020年8月 (9)
- 2020年7月 (78)
- 2020年6月 (146)
- 2020年5月 (15)
- 1970年1月 (1)
- 标签列表
- 友情链接